1、走进新正常状态 何谓新正常状态
“新正常状态”这一定义最早是2009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提出来的,其中主要的特征是:低增长、高失业将长期持续;企业收益缩减、资本回报率将减少。而事实上,“新正常状态”不只表目前欧美经济中,中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十年后的高增长之后,2003年~2007年,国内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是新正常状态下经济规律自我用途的结果,也是各种资源和环境约束所决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国内进步仍处于要紧策略机会期,大家要增强信心,从目前中国经济进步的阶段性特点出发,适应新正常状态,维持策略上的平时心态。”这是习近平初次站在决策者的角度,以“新正常状态”来描述中国经济的特点,并将之上升到经济策略的高度。其实,从经济上看,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步入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的“新正常状态”。
2、回顾过去 经济的“过去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在世界上的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时间停止在1952年和1978年,中国人均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分别只有36USD和220USD,各自只等于美国人均GDP的1.6%和2.1%。而到了2008年,人均GDP合3260USD,是美国的7.2%。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及国家统计局数据)。
那样,中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具体表现为为:
1.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规模的产业进步和城市建设不只创造了供给,也提供了持续扩张的有效需要,引领经济飞速进步;使生产要点从传统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的结构变迁,加快了经济增长。
2.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和低薪资水平,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致使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如火如荼。
3.基础设施条件和宏观经济稳定:中国在改革期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变幅度非常大,有效消除去经济进步的瓶颈,从宏观层面提升了全要点生产率。
4.适当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好的政治体制:打造了角逐的市场经济规范,提升了经济效率;参与到国际角逐中发挥自己比较优势,扩大了资本投入和提升了技术和管理水平。
3、新正常状态下中国的经济环境剖析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正常状态”重大策略决策后,大家也发现了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正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正常状态下经济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
1.定位产业结构升级。在新正常状态下,要点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就较容易崭露头角,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经济进步从低产的农业中走出来,到高产出的工业和第三产业。
2.强调革新。革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过去的进步模式是数目型的增长,依赖便宜的劳动力,而新正常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将愈加重视革新,由外生转为内生,立足于自主革新,依赖原始革新和引进技术的再革新,形成具备自主常识产权的重点技术和核心技术。
3.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愈加重视国内市场。需要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加速,城乡地区结构愈加科学,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
4.政府宏观调控基调以微调为主,发挥市场调控有哪些用途。不因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内政府不加干涉,着眼于经济中长期进步,通过促改革、调结构和惠民生激起市场活力。
4、新正常状态下的机会与挑战
1.经济重压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非常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经济的增长都是依赖便宜的劳动力和资源要点投入,但在新正常状态下,在因为受资源和环境等原因的双重约束,企业生产本钱连年大幅攀升,相当部分企业的价值空间遭到挤压。
国内中小微型企业常见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点,技术水平不高,两极分化突出。但若不可以再提升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常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一直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在新正常状态下,中小微型企业首当其冲,遇见了前所未有些困境。故怎么样在产业升级换代中树立自己独特的优势,对新正常状态下的中小型企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重压。
2.潜在机会
(1)消费升级的新机会。在新正常状态下,大家消费水平正在由存活型消费转向享受型、进步性消费,信息、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比重也大幅上升。除此之外,消费的形式也更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这种消费升级给行业、企业带来重大机会。
(2)科技革新的新机会。历程了过去30多年的进步转型,国内科技进步在一些要紧范围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范围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转变,到了完全可以依赖革新驱动进步的崭新时期。
(3)产业升级迎来新机会。在新正常状态的经济进步情况下迎来了国内产业升级和加快提速的新时期,产业的加快升级也致使劳动生产率和商品附加值的提升,各企业面临新的“洗牌”机会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国内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
这类机会都在提醒大家中国企业在将来的进步道路上,改革是硬道理,继续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没办法再立足,企业更多地需要打造起自己独特的进步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好创业的方向,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源集约型进行蜕变,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5、新正常状态下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策略
在新正常状态的进步模式下,固步自封只能致使整个企业的衰退和淘汰,改革升级和进步才是硬道理。下面以阿里上市为例谈谈企业怎么样通过“走出去”策略达成上述商业机会。
由马云一手缔造的阿里巴巴是现在中国最大的电商集团,也就是在阿里飞速进步的同时,它也在2014年9月19日迎来了全新的开始,阿里巴巴公司在美国纽约交易平台上市,每股从68USD发行价涨到收盘价的93.89USD,上涨约38%,市值达到2314亿USD,超越了国内一个中等省份全年的GDP。阿里美国的成功上市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见证。
阿里成功是什么原因,第一,不能否认的是,阿里的模式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合,阿里是一个商业平台,其活跃用户有2.3亿,卖家有800万,物品丰富齐全,价格实惠,小到几元钱的东西也能送货上门,而这背后就是中国密集型的劳动力提供,从其次又促进了快递物流业的飞速进步。而淘宝小店如蚂蚁般遍布各地,即迎合了大家的消费需要,也满足了人口的就业需要。而中国实体零售业较为落后,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效率不高,价格远高于网上购物,也给了阿里如此的企业难得的机会。
除此之外,阿里的成功模式,更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革新,不少人感觉中国人不可以革新,只能“中国制造”,而阿里就推翻了如此一个关于“中国人不可以革新”的思想。阿里集团的革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庶民的胜利”,在淘宝网上集结的更多的是平民的力量,无门槛无地区限制的一种门店经营模式,也使不少青年找到了创业、就业的平台。
究其根本,以阿里的成功为代表,基于“新正常状态”如此一个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集结群众的力量,表面山,这是马云的一种运势,但却更多的透露出在新正常状态、新挑战、新机会中,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